物聯網

鄔賀銓院士:5G發(fā)力“新基建”的真正考驗是技術創(chuàng)新

ainet.cn   2020年05月06日

  方興未艾的“新基建”,5G必不可少。

  4月28日至30日,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主辦的5G和網絡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在線召開。“新基建”下的5G網絡建設是此次研討會聚焦的話題之一。

  “5G作為‘新基建’的首選,被賦予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和為經濟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新引擎的重任?!敝袊こ淘涸菏?、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說。他強調,5G發(fā)力“新基建”,還需通過創(chuàng)新來應對新的挑戰(zhàn)。

  2020年,中國將占全球5G連接數的70%

  “5G進入‘新基建’的頭榜,我個人覺得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從2017年開始,連續(xù)三年《政府工作報告》里都把5G作為重點工作加以描述?!敝袊撏ㄟ\維部總經理馬紅兵說。

  研討會上,多位專家提到,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當中,5G已經發(fā)揮出不少作用。

  “疫情之下,5G應用初試身手,在遠程醫(yī)療、公共監(jiān)控、智慧教育、遠程辦公、巡檢物流等領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敝袊畔⑼ㄐ叛芯吭焊痹洪L王志勤說。

  王志勤舉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武漢雷神山醫(yī)院與北上廣多家醫(yī)院共同開展遠程會診,四地使用5G連線,進行遠程CT協(xié)作,對重癥患者的CT影像進行遠程標注和研討,并給出診斷方案。

  在復工復產方面,王志勤介紹,5G遠程辦公、5G遠程簽約、5G智慧物流、5G智慧工地等應用推動企業(yè)安全有序復工復產,滿足政企需求,為市場注入信心。

  從進展來看,我國的5G部署確實已取得一些成果。王志勤介紹,今年將是我國規(guī)模建設5G網絡的關鍵時間段。截至2020年2月,我們國家已經建設5G基站16萬個,用戶達到1300多萬,今年內會建設超過55萬個基站。整個規(guī)模和推進應該說非???。

  “運營商克服困難,主動提高2020年建網目標,預計中國的5G用戶滲透率到2020年底將超過4G商用后一年的水平?!编w賀銓說,根據相關預測,2020年,中國將占全球5G連接數的70%,2025年中國5G占全國移動連接總數的47%。

  面臨壓力,5G還帶來新的安全挑戰(zhàn)

  不過,在鄔賀銓看來,5G“新基建”需要應對不少挑戰(zhàn)。

  “5G從標準發(fā)布到大規(guī)模建網的時間間隔比前幾代移動通信都短,技術、運維、產品、市場都面臨成熟性的壓力,5G還帶來新的安全挑戰(zhàn)?!编w賀銓說。

  在技術成熟度方面,鄔賀銓認為,我國5G正式商用還不到半年,主要亮點還只是寬帶移動接入,尚未經受大流量、大連接、高可靠、低時延的充分考驗。

  他進一步指出,我國今年在全球率先開展獨立組網(SA)大規(guī)模建設,將啟動基于服務的網絡體系(SBA)和虛擬化及網絡切片等新功能,為面向工業(yè)互聯網和車聯網應用奠定基礎,但目前SDN、NFV、網絡切片等大規(guī)模組網技術尚未驗證,我們面臨SA探路的風險。

  此外,在核心網絡路由協(xié)議方面,5G目前的標準并無突破,這在大規(guī)模建設5G核心網時需要加以考慮。而且,在密集業(yè)務流區(qū)域需要使用毫米波技術,我國在這一頻段的技術積累是短板。

  “目前公眾對5G的認識是帶寬更寬、速度更快,這并不足以迅速擴大用戶群,用戶需要有更高價值的體驗?!编w賀銓談道,遠程醫(yī)療、無人駕駛、機器人和工業(yè)互聯網的應用很多涉及產業(yè)安全、人身安全、隱私保護以及倫理,超出了現有法律規(guī)范的內容,需要加快完善與5G應用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

  在鄔賀銓看來,5G建設前期投入壓力很大,而移動通信網絡和用戶沒有達到規(guī)模就難言投資回報。5G作為新型基礎設施,不僅運營商要擔當作為,也需要產業(yè)鏈各方共同發(fā)力,還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新基建’對中國的5G而言,不僅是建設工程,也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繼續(xù),這是對中國5G引領的真正考驗?!编w賀銓說。

(轉載)

標簽:5G 新基建 我要反饋 
泰科電子ECK、ECP系列高壓直流接觸器白皮書下載
優(yōu)傲機器人下載中心
億萬克
專題報道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簡稱“WAIC 2025”)將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覽館舉行... [更多]

加入全球AI浪潮第一現場
加入全球AI浪潮第一現場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將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覽館舉辦,本屆大會主題為... [更多]

聚力同行 · 新智“碳”索
聚力同行 · 新智“碳”索

“新華社-智能·零碳”項目策劃以“聚力同行·新智‘碳’索”為主題的新能源專題,主要圍繞光伏、儲能、鋰電、氫能、風能五大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