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FifthDomain網站2020年3月24日報道,幾個歐洲國家正關注智能手機定位數據以阻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此舉可能會造成公共衛(wèi)生與個人隱私發(fā)生沖突。其中,涉及到的技術包括通過使用實時電話位置數據來跟蹤病毒攜帶者及與之接觸者的活動軌跡,使人們更好地了解感染如何蔓延、如何傳播,以及衛(wèi)生當局需要何時下令隔離和采取相關措施來限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目前,英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國正考慮將個人位置數據加入抗擊病毒的行列。但此舉讓隱私倡導者感到擔憂,在缺乏嚴格監(jiān)督的情況下,這種無處不在的監(jiān)控數據會被濫用,從而對公民自由造成潛在的可怕后果。一群主要由英國活動人士組成的團體表示,盡管現在是測試的高峰期,但他們并不希望使用未經測試的新技術。這些新措施不僅可能不會奏效,還可能會危及人權。
歐洲現有的疾病監(jiān)測工作側重于匯總手機的位置數據來跟蹤人們的活動,而這些數據的設計初衷并非是為了識別個人身份。因此,除非相關數據能夠有效匿名化,否則這些新工具將嚴重偏離現行的歐洲疾病監(jiān)測工作。但即便它們破壞了隱私,在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地也使用了它們并成功地遏制了大流行病的蔓延。
上周,以色列采取了最極端的措施,向其國內安全機構收取費用,要求其使用智能手機定位數據追蹤前兩周病毒攜帶者的活動,進一步識別可能的傳播。但到目前為止,尚無跡象表明美國政府計劃追蹤可識別的個人以便進行疾病監(jiān)測。在這場百年來最嚴重的流行病中,白宮已經向大型科技公司尋求幫助。但谷歌和Facebook均表明,他們不會與政府共享人們的位置數據。
盡管大多數民主國家都有相關法律來保護數字隱私,但冠狀病毒的危險可能會使決策者推翻它們。3月20日,歐盟數據保護局就批準在公共衛(wèi)生緊急事件中暫停隱私保護工作。意大利和波蘭均推出了一款自愿應用程序,以幫助隔離者或疑似接觸者。漢堡數字地圖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Jens Wille表示公司開發(fā)了一款用于追蹤聯(lián)系人的應用原型,但經評估后不予采用。英國國家衛(wèi)生局創(chuàng)新部門首席執(zhí)行官Matthew Gould表示其部門也正研究基于應用程序的解決方案能否有助于追蹤和管理病毒。除此之外,韓國、臺灣、新加坡等地均通過相關應用程序幫助公眾更好地自我隔離。歐洲正研究韓國的聯(lián)系人追蹤模型,該模型使用了位置追蹤、個人信息等多維度數據。但是韓國政府公開披露了太多表面上匿名的個人數據,導致一些數據被人濫用。牛津大學的倫理學家Michael Parker表示,如果人們不被強迫,他們就更可能使用聯(lián)系人追蹤程序,從而提高識別熱點和控制病毒的概率。
通過應用程序追蹤接觸者還需要輔助其他疾病監(jiān)測手段,但美國目前還沒有實行。除此之外,僅來自無線運營商的定位數據也會產生大量的誤報。目前,美國創(chuàng)業(yè)公司K Health和Buoy Health開發(fā)了一款應用程序,人們可通過在線問卷來進行自我診斷,如果癥狀一致,再與醫(yī)療專業(yè)人員聯(lián)系。政府將與K Health共享數據以獲得病毒傳播的熱圖,同時表示將對個人數據嚴格保密。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