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CNBC報道,特斯拉、通用紛紛進軍車險市場。特斯拉保險業(yè)務已覆蓋亞利桑那州和俄亥俄州等5個州 ,預計年底將達到45個州,到2025年特斯拉可實現(xiàn)為30萬輛汽車投保。Wedbush分析師Dan Ives表示,在短期和中期階段,特斯拉的保險業(yè)務目標是降低30%到40%的保費。
去年底,面對新能源專屬車險上線后的保費上漲爭議,蔚來發(fā)布聲明,稱正評估設立蔚來汽車專屬保險產品的可能性。1個月后,蔚來汽車便成立了蔚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以保險中介機構的形式涉足保險業(yè)務。
想要建立自己有數據支持的低保費保險體系,這屆車企能處,有事是真上!
01.保險成為車企的“心頭好”
車企入局保險不是新鮮事。往早了說,廣汽集團早在2011年便牽頭成立了眾誠汽車保險,中國一汽2012年也發(fā)起成立了鑫安汽車保險,再加上上汽集團成立保險銷售公司、吉利汽車投資保險公司,東風、長城、長安、比亞迪、北汽等傳統(tǒng)車企都不同程度地參與到保險市場當中。
但與傳統(tǒng)車企介入傳統(tǒng)車險業(yè)務不同,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新一輪車企入局,更加聚焦適用于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新型保險。2021年10月份,特斯拉推出自家的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根據客戶用量的保險)車險產品,正式宣告進入保險行業(yè)。
去年9月底,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10.1測試版本”上線,已經綁定推出了車險計算器(insurance calculator)。特斯拉利用車內傳感器收集駕駛者的行為,包括是否雙手離開方向盤,急剎車和急轉彎的次數,是否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等;然后將收集到的數據轉換為0~100之間的安全評分,得分高者意味著更安全的駕駛習慣,更不容易出事故,因此獲得更低的車險價格。
眾所周知,傳統(tǒng)車險的價格,是保險公司根據車型的定價、車主的年齡、性別等信息計算得來,只能針對群體規(guī)定統(tǒng)一的價格,并不能識別出不同車主的差異。而特斯拉即將推出的車險,則是根據車輛的使用時間、里程、駕駛者習慣等信息進行設計,針對不同車主給出個性化定價的新型專屬車險產品。
蔚來此前也曾發(fā)布過關于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的說明,并提示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用車情況,選擇服務無憂或者保險無憂產品。此舉被許多人解讀為蔚來或將推出專屬新能源汽車保險服務,而新保險經紀公司的成立或意味著蔚來推出專屬保險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
02.保險是車企的利潤肥肉
的確,車企布局車險的速度加快了,尤其在新能源車企加入后,布局的程度變得更深了。
車車科技相關負責人分析,新能源直營模式興起之后,訂車、交付、投保等權利開始回歸車企,而車險的剛需屬性非常強,車企可以從投保、出險、續(xù)保、維修、理賠等多個場景中與用戶建立連接,車企與用戶觸點更多、互動更頻,兩者關系更直接、更扁平。車險成為車企掌控車主服務的超級入口,更利于車企重塑與消費者的關系,從銷售走向用戶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閉環(huán)。
以車險為入口,車企與用戶數據互聯(lián)互通,可為用戶提供更為前置的、貫穿全程的、體驗更優(yōu)的客戶服務,建構用戶忠誠度更高的、以車企為主導的新型車生態(tài),從“銷量增長”模式走向“生態(tài)共建”模式。
服務好客戶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更多收益,不得不說,車險絕對是一塊利潤肥肉。熊貓保險科技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彭釗分析,很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車保險是通過社會中介渠道購買,但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特別是造車新勢力多采用直銷模式,車企會發(fā)現(xiàn)賣保險甚至比賣車還劃算,不但賺取了保險傭金,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車輛的售后維修服務,是時候“收復失地”了。
馬斯克也曾直言不諱地表示,他非??春闷嚤kU業(yè)務,并預計特斯拉保險未來估值可能達到汽車業(yè)務的30%~40%。以特斯拉當前8856億美元的估值來計算,特斯拉保險業(yè)務的理想估值能達到3000億美元左右,遠高于我國大部分險企的估值。
通用公司更是在2020年將舊的保險部門GMAC恢復為安吉星保險公司,并定下宏偉目標:希望在十年內實現(xiàn)每年60億美元的保險收入。
03.車企是車險變革的“神助攻”
當然,保險業(yè)務利潤誘人,但車企的目標絕對不止是賣保險那么簡單,而是推出專屬車險,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車險的顛覆,既為自身創(chuàng)營收,也為車主謀福利。用Dan Ives的話來說,“相比于賺取利潤,鼓勵購買電動汽車更加重要?!?BR> 長期以來,客戶普遍對車險產品的價格和服務水平怨聲載道,特別是新能源專屬車險上線后,由于零整比高、維修技術門檻高和新能源車企對維修渠道壟斷等原因,車險保費上升明顯,引得消費者質疑不斷,直接打擊了購買熱情。
而在智能網聯(lián)汽車愈發(fā)普及的當下,車企的入局對于保險產品的優(yōu)化大有裨益。比如車企可以將電動汽車作為測試平臺,從而使保險公司獲得更精準的數據來評估風險,并控制成本。
特斯拉首席財務官Zach Kirkhorn說,特斯拉發(fā)送了大量關于如何駕駛的信息,指導司機進行信息反饋,而實時反饋的結果是“大大降低”了事故發(fā)生率。馬斯克也表示,如果人們安全駕駛,保險成本就會更低。特斯拉保險提供信息和實時反饋,鼓勵人們更安全地駕駛,并給予金錢獎勵。
通用也在迅速采取行動,其正在與美國家庭保險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一個安全的駕駛行為算法,預計將在2022年上半年獲得監(jiān)管部門的批準。通用汽車認為,利用汽車產生的數據處理保險,也將幫助通用以更快的速度處理索賠,有時幾乎可以立即知道損害的程度,并迅速進行理賠,而不是需要18至25天來解決問題。在索賠周期中,時間就是金錢。
通用汽車還表示,基于汽車的系統(tǒng)將更加準確,因為數據將來自汽車本身,而且汽車本身可以跟蹤手機無法跟蹤的安全帶使用情況等因素。
04.專屬車險難,不如先降低定價水平
上述車車科技負責人判斷,新能源汽車擁有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的屬性,是未來車險變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場景端。新能源車企可根據用戶屬性、駕駛習慣等維度,推出根據“里程”、“時長”的個性化車險,使人們可以像“用電”一樣使用車險。而放眼未來,燃油車的智能化趨勢也為創(chuàng)新車險提供了助力。這就意味著,無論供能方式如何,創(chuàng)新車險將成為未來車險的主流。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眼下,車險成長速度遠跟不上汽車技術的發(fā)展速度。保險公司普遍對新能源車缺乏承保經驗,新能源智能車險面臨的實際困難是,出險率高、維修貴、賠付高、理賠難、承保易虧損、定價難等等。
數據指出,新能源汽車賠付率高達85%。而科波拉汽車咨詢服務(青島)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首席執(zhí)行官王浩告訴記者,事實遠超這個數字,甚至達到150%~180%。
車企如果想沖出困境,推出專屬保險,如何突破監(jiān)管就是第一關。比如,如果特斯拉想把保險業(yè)務延伸到中國,面向中國用戶推出專屬的“特斯拉車險”,無論新設還是控股保險公司,其監(jiān)管環(huán)境都不具備。對于蔚來,以及較早布局車險市場的小鵬等車企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
彭釗解釋,車險遵循大數法則,也就是在一定的數據基數上得出定價規(guī)則。燃油車經過百年發(fā)展,技術成熟穩(wěn)定,且在新能源浪潮的沖擊下,燃油車的技術發(fā)展幾乎“見頂”。而新能源智能汽車作為“后起之秀”,其電動和智能技術仍處于快速迭代期,短時間內還較難形成穩(wěn)定的數據積累。加之我國國情不同,車險產品總體框架之下,專屬車險的推出尚需時日。
其實,政策層面的鼓勵早已開始,此前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就重點強調了在未來要豐富商業(yè)車險產品。其中,就提到了要探索開發(fā)機動車里程保險(UBI)等創(chuàng)新產品。
這也意味著在時機成熟時,UBI會完善現(xiàn)存的保險產品,提升全社會的效率。前端為保險消費者提供投保、查詢等服務,降低交易成本,增強消費者滿意度、獲得感;后端通過對接大數據平臺,提供相對應的配套服務。
彭釗認為,現(xiàn)階段車企不如先充分利用自身數據優(yōu)勢,與保險公司合作,使用現(xiàn)有的車險條款,為合作的保險公司提供更精準的數據,為本品牌客戶進行畫像,證明保費定價偏高從而降低保費;或者利用技術手段降低零整比,進而實現(xiàn)保費的下降。
(轉載)